组织学上BPH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发生在40岁以后,60岁男性人群中BPH的发生率>50%,80岁时高达83%。
BPH的发生必须具备年龄增长及有功能的睾丸两个条件。国内学者调查了26名清朝宦官,发现21人的前列腺已经完全不能触及或明显萎缩。 BPH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性破坏引起的。BPH 发生的相关因素有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BPH导致前列腺部尿道延长受压变形、狭窄和尿道阻力增加,引起膀胱高压并出现相关排尿期症状。随着膀胱压力的增加,出现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厚、逼尿肌不稳定并引起相关储尿期症状。如梗阻长期未能解除,逼尿肌则失去代偿能力。继发于BPH的上尿路改变,如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其主要原因是膀胱内压力升高。
BPH患者主要表现为LUTS,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及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及排尿间断等;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感、尿后滴沥等。 通常人们把老年男性的LUTS均归因于前列腺疾病,特别是BPH。但是,目前认为BPH 引起的LUTS只是引起所有老年男性LUTS原因中的一部分,还应考虑其他疾病,包括膀胱疾病(如膀胱过度活动症逼尿肌功能低下、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疾病(如尿道狭窄)、肾脏疾病(如肾小管功能障碍)及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下丘脑功能障碍)。
所以,需要泌尿外科医师用整体的观念来理解LUTS。另外,有LUTS的中老年男性还可能伴有勃起功能障碍,并且与LUTS的严重程度相关。东南亚的一项研究中,82%的LUTS男性患者存在勃起功能障碍。因此,有学者将与前列腺有关的LUTS、勃起功能障碍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统称为下尿路功能障碍(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LUTD )
诊断BPH引起的LUTS需要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尤其是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综合判断。而对LUTS的治疗除了对因治疗以外,越来越多的泌尿外科医师开始重视对LUTS的对症治疗。针对LUTS的多病因特征,在治疗上也应采用多样化的综合治疗。对病因明确的LUTS,应尽可能采用对因治疗结合对症治疗;对可知病因而无法治疗的或病因不明确的LUTS应采用对症治疗。目前,针对BPH引起的LUTS,治疗上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
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及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