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mnvasive bladdercancer,NMIBC)
既往称为表浅性膀胱癌(superfcialbladder cancer ),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其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相关膀胱癌T分期标准如下)
分期 | 定义 |
---|---|
Ta |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
Tis | 原位癌 |
$T_1$ | 肿瘤侵犯上皮下结缔组织 |
Ta和T~1~ 分期虽然都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但两者的生物学特性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固有层内血管和淋巴管丰富,T~1~ 期肿瘤较容易发生扩散P~1~ 。
影响NMIBC复发的危险因素有: 肿瘤数量(>8个)和复发频率>1次/年)
影响NMIBC进展的危险因素有:肿瘤的分期(T1)、分级(G3或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存在CIS
根据复发风险及预后的不同,NMIBC可分为以下四组。
分组 | 定义 |
---|---|
低危NMIBC | 原发、单发、 TaG1(低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直径<3cm, 没有CIS (注:必须同时具备以上条件才是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中危NMIBC | 不满足其他组条件的 |
高危NMIBC |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①T_1期肿瘤 ②G_3(或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③CIS ④同时满足: 多发、复发和直径 > 3cm的 TaG1G2 或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
极高危NMIBC | 当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时,认为是极高危NMIBC亚组 ①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发膀胱CIS ②多发,大的,复发的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③T1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发前列腺部尿道CIS ④尿路上皮癌伴不良组织学变异亚型5BCG治疗失败的NMIBC |
对于临床诊断的NMIBC(包括Ta、T1、原位癌)通常依据前述肿瘤复发和进展风险分层来选择手术方式、术后灌注和随访策略。
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对内镜可见所有膀胱肿瘤行深达肌层切除可进行病理诊断、制订灌注治疗方案及随访策略。
- 对于1cm以内的肿瘤,可将其与基底部分膀胱壁司时切除进行病理学诊断;
- 对于较大肿瘤,选择分块切除直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层;送检标本要求包含膀胱肌层成分,并减少烧灼造成的标本破坏。
首次TURBT的肿瘤残留率为4%~78%,与肿瘤分期和数目相关;
- pT1期膀胱癌二次电切患者的5年疾病进展率为6.5%,明显优于单次电切(23.5%)6。
-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对高级别T1期肿瘤行二次电切后随访10年,无病生存率为69.7%,而单次电切为49.6%7
二次电切的适应证如下:
①首次TURBT不充分;
②首次电切标本中没有肌层组织(除外低级别/G1 Ta期肿瘤和原位癌);
③T1期肿瘤。
另外,中国膀胱癌联盟专家共识中指出G3(高级别)肿瘤也可做为二次电切适应证。
关于二次电切的手术时机和方案,推荐术后2~6周实施,对原肿瘤部位再次切除,深度需达深肌层。
运用膀胱肿瘤整块切除能获取较多的逼尿肌组织从而提高病理标本质量,其安全性和肿瘤学预后与TURBT术相当中9由于激光气化效果好、凝固层薄、能对组织精确切割、无闭孔神经反射、出血和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在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均缺乏远期疗效及高级别证据。
可选择应用于憩室内膀胱癌患者,降低因电切造成的膀胱穿孔风险。对于高级别T1期肿瘤,建议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以及术后膀胱免疫灌注或全身辅助化疗。
(1)灌注时机及方案
1)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TURBT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能显著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其原理是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能够杀灭术中播散的肿瘤细胞和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应在术后24小时内尽早完成膀胱灌注化疗。
术后即刻灌注使患者的5年复发率降低35%,但是不能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
当存在TURBT术中膀胱穿孔或术后严重肉眼血尿时,不建议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2)术后早期和维持膀胱灌注化疗:
中危和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后,均应当接受后续灌注治疗,以降低肿瘤复发率。
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推荐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也可选择BCG灌注免疫治疗;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建议术后BCG灌注免疫治疗,也可选择术后维持膀胱灌注化疗。
目前不推荐持续1年以上的膀胱灌注化疗。建议灌注方案应包括:早期灌注(诱导灌注):术后4-8周,每周1次膀胱灌注;之后维持灌注:每月1次,维持6~12个月。
(2)灌注药物的选择:
常用灌注化疗药物:包括吡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30-50mg)、表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50-80mg)、多柔比星(常用剂量为每次30~50mg)、羟喜树碱(常用剂量为每次10~20mg)、丝裂霉素(常用剂量为每次20~60mg)、吉西他滨(常用剂量为每次1000mg)。
膀胱灌注化疗的效果与尿液pH、化疗药物作用时间、化疗药物剂量和化疗药物浓度相关,其中化疗药物浓度比化疗药物作用时间更为重要。化疗药物应通过导尿管注人膀胱,并保留0.5~2小时。膀胱灌注前应避免大量饮水,灌注时根据药物说明选择合适的溶剂。
不良反应主要是化学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和血尿,症状严重程度与灌注剂量和频率相关,若在灌注期间出现灌注药物引起的严重膀胱刺激症状,应延迟或停止灌注以避免继发性膀胱挛缩,多数不良反应在停止灌注后可自行改善。
辅助膀胱内灌注免疫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肿瘤局部切除后,需要通过膀胱内灌注免疫制剂诱导机体局部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控制肿瘤进展的目的”。
主要使用的药物是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也有使用铜绿假单胞菌、A群链球菌、红色诺卡菌制剂等生物制剂的临床实验正在开展”。BCG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BCG对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从而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
BCG膀胱灌注治疗的适应证: BCG膀胱灌注治疗的适应证为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膀胱原位癌。
BCG膀胱灌注的禁忌证:BCG膀胱灌注的禁忌证包括:
| NMIBC腔内辅助治疗推荐意见 | 推荐等级 | | ———————————————————— | ——– | | 对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可只进行单剂即刻膀胱灌注化疗 | 推荐 | | 对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单剂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后,应进行后续化疗药物或BCG维持灌注治疗 | 强烈推荐 | | 对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首选BCG膀胱灌注治疗(至少维持1年) | 强烈推荐 |
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随访中,膀胱镜检查目前仍然是金标准,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应该行活检及病理检查。